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。截至目前,报废汽车拆解基地已达633家,超过80%的县级区域都设置有报废汽车回收网点,有力动了行业发展。然而,由于存在倒卖报废车的问题,汽车拆解行业的社会认知情况并不好。
由于目前报废汽车拆解后材料、零部件的去向都无法追溯,导致部分地区的回收企业通过倒卖、拼装,使大量本应报废的机动车流入二手车市场或贫困地区,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。因此,公众一度把无序经营的帽子扣在了有经营资质的正规企业头上,严重影响了社会对于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认知。
根据拆解量和注销量数据,的确可以看到大量报废汽车未经过拆解,流入市场。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,也需要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不同于一般废旧物资经营企业,属于环保型加工类公益性企业。报废汽车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,不仅存在安全隐患、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,同时还会导致大量的金属、橡胶等资源浪费。
通过市场化处理,报废汽车绝大部分质量将会得到有效的再利用,但剩余的15%左右质量(主要是树脂、橡胶等),只能作废物处理。这些物质处理是否得当,直接关系到我国报废汽车处理的成败。如果不能对这些物质进行恰当的处理,将严重污染环境。因此,对于这些不能回收的废物,必须规定严格的处理程序,保证不会被随意丢弃。
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社会目标一是保护环境,二是节约资源。而执行《车辆报废标准》是面临的关。有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购置新车,将未到报废期限的旧车提前报废,这既增 加了运输成本,也造成了资源浪费。